close

  中新網麗水9月15日電 (記者 胡豐盛 通訊員 阮春生 徐曉軍)清水潺潺,魚兒暢游;青山蔥蘢,人居和諧。走進浙江省青田縣黃垟鄉,很難想象,這裡是被譽為中國四大鉬都之一的知名礦區。
  “你往對面看,那一塊現在是綠樹成蔭,草長鶯飛。肯定想不到幾年前還是懸在全鄉百姓頭上的‘危險炸彈’!” 黃垟鄉鄉黨委書記劉會榮站在辦公室的窗戶邊,指著對面山腰的一處廢礦區說。
  去年以來,該鄉先後投入50多萬元封砌了廢棄礦洞,投入1500多萬元修建了石平川礦山廢礦渣治理工程,投入1500多萬元治理底外黃垟村下採空區。同時,開展污染源普查、尾礦庫環境整頓、尾礦庫環境保護日常檢查,使該鄉礦業企業逐步走上了規模化、集約化經營道路。
  礦區治水更自覺
  十一都源是青田縣中部地區的主河流之一,流經4個鄉鎮,涉及上萬戶村民。
  “(過去)由於礦業工業企業集中,這裡長期存在企業污水和生活廢水直排現象,嚴重污染了河流。”黃垟鄉鄉長朱永康告訴記者。今年鄉裡專門啟動“十企百名千戶”大行動,依托骨幹戶帶動全員治水,治理了26.5公里垃圾河,清理7590噸垃圾,建成金坑口、泰正、龍潭背等3個治水示範河段。
  走進十一都源底項村,河水清澈見底。村民周進品正在農田裡勞作,他告訴記者,以前河道兩邊都是垃圾,現在清理得很乾凈,水也清了。
  路過的村民周連科也感同身受。他說,以前河道里垃圾比較多,也沒人管。而現在,河道和路邊都乾凈了,大家也不好意思亂扔了!
  “治水”要靠集中行動,更要靠科技推動和技術革新。走進鄉裡礦業加工企業浙江泰正礦業公司,雖然機聲隆隆,生產正忙,但記者觀察了半天,卻沒有找到企業的排污口。企業負責人介紹,通過技改特別是建設沉澱池,首先實現了百分之百的中水回用,然後通過沉澱過濾,做到了污水零排放。
  打造綠色礦區,黃垟對目前的治水成果還不滿足。朱永康表示,下一步還將從兩個方面來鞏固治水成果,一是上馬建設兩個村的污水處理設施,修建十一都源流域四條攔渣壩;二是建立長效保潔和管理機制,轉變和提升群眾的環保觀念,共同呵護美麗家園。
  尾礦庫變廢為寶
  在黃垟,近百年的礦產生產,留下了350萬方尾礦砂。這些直徑小於5毫米的顆粒堆積如山,一旦遭遇極端暴雨天氣和洪水,則成人造泥石流不僅下游居民擔憂,更是浙江省掛牌的安全生產重大隱患。如今,這些廢礦砂卻找到了變廢為寶、化危為安的新出路。
  找到廢礦砂出路的,是浙江泰正鉬業有限公司新建的尾礦砂乾排新生產線:通過新技術和新工藝,這些惱人的泥狀尾礦砂,直接轉為乾燥的砂土,最終變成混凝土空心磚材料,實現了固廢零排放。
  如何讓廢棄礦砂變廢為寶,黃垟鄉和生產企業過去想了很多辦法。但均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尾礦庫難題。
  去年以來,浙江泰正鉬業公司引進了尾礦砂乾排技術,通過數次實驗,成功讓泥狀尾礦砂轉變為可用的乾燥砂土,為尾礦砂的綜合利用找到了一條新途徑。記者在這家公司的生產車間看到,與傳統的生產線相比,這一生產線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將尾砂濃縮脫水後,乾式排放。公司技術人員介紹,這不僅可以節省傳統尾礦庫的建設費用和常規維護費用,還可以使自流回水充分利用,而且大大節省了占地面積,消除尾礦庫的安全隱患。
  技術和工藝的創新,給企業和政府生產安全帶來了一舉三得的益處。公司負責人表示,通過引進先進的浮選工藝流程,浮選回收率提高到90%左右,實現尾礦庫資源再利用,預計僅此一項將為企業創造近2億元的產值。同時,再浮選後尾礦砂乾排外運制磚,每年新增產值將達1.3億元。值得一提的是,由於尾礦砂的零排放,還可以為企業節省尾礦堆放成本600餘萬元。
  礦產資源高效利用
  礦產資源,不可再生。推動企業節約資源,高效利用資源,成為黃垟鄉打造綠色礦區的一項重點工作。
  可是,光靠行政命令和抽查檢查,也達不到監管目標。於是,今年在鄉裡的推動和黃垟鄉鉬礦協會的牽頭下,投資20多萬元購置化驗分析儀器,雇請科研人員,建成黃垟礦業協會實驗室,定期不定期地對各家採礦浮選企業的成品、半成品進行檢測,第一時間掌握企業生產過程中對資源的利用率。
  走進這一座特殊的實驗室,實驗員張光雲工程師正在緊張忙碌,當天他要完成6個樣品的檢測。“這個是可見分類度計,這個乾燥箱,這個電阻爐……”他引領我們,一一介紹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和功能。他還拿起一塊剛過秤的樣品,重有0.2095克的鉬精礦,告訴我們主要用“鉬酸鋁”方法來檢測樣品中的鉬含量。“經過檢測,這一塊的含量為39.75%,屬正常水平。”
  “如果有哪家公司生產的樣品指標不正常,我們將要求企業立即做好整改,否則將會被停產。”劉會榮告訴我們,有了這樣一個實驗室,就能及時掌握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資源利用的情況,倒逼企業做好資源高效利用工作。
  黃垟鉬礦協會會長陳金海表示,企業生產過程中會有不同的班組,因為大家的責任心和認真程度不同,最終生產出來的產品就不一樣。“有了這樣一個實驗室,我們就能第一時間得到每一班組的生產情況,及時糾正不負責任的班組工人,在最大程度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基礎上,也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效益。”
  “黃垟鉬礦的品質位居全國鉬礦前列,在浮選生產資源利用上,我們也要力爭走在全國前列。”劉會榮說。(完)  (原標題:先綠再美後發展 浙江青田綠色礦區的“和諧”變奏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u58nudy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